18对新人将体验“斗门水上婚嫁”

金秋十月,斗门民俗文化又将进入一年一度璀璨绽放的华丽时间。
10月26日,斗门区第四届民俗文化节将于斗门镇南门村接霞庄正式启动,菉猗堂前的赵氏家族祭礼,接霞庄里的醒狮比赛、织鱼笼比赛、非遗美食展、非遗图片展等,将以动静结合的姿态,吸引人们的脚步。
一天之后,这场民俗文化盛宴的压轴大戏将在浪漫的沙田民歌中唱响。届时,18对新人将乘坐疍家小船,在两岸民歌的祝福声中完成独具传统特色的婚礼仪式,开启人生新阶段。
斗门民俗文化节是融民俗展演、比赛竞技、旅游休闲、民俗婚庆、非遗展示为一体的民俗文化盛会,通过全面展示和推广斗门区多元、丰富的民俗文化,促进非遗在发展中传承,在开放中保护,在创新中培育,在包容中涵养,在传播中弘扬。
撰文:林郁鸿
活态展示29个非遗项目
“小时候,编鱼笼是每个大人必备的手艺活,后来没什么人打渔了,会装泥鱼的人越来越少。”如今,装泥鱼传统技艺被挖掘后,先是被编成了少儿舞蹈,在各类少儿花会演出,甚至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国际舞台;这几年,随着“非遗进校园”,孩子们指尖灵巧穿梭于竹篾间,这项几近失传的技艺正重新焕发活力,装泥鱼项目传承人黄国富说。
这一心灵手巧的绝技,将在第四届斗门民俗文化节再次亮相。
笔者从珠海市斗门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获悉,斗门区第四届民俗文化节将在10月26日于斗门镇南门村接霞庄举办启动仪式,届时将有包括国家、省、市、区级的29个非遗项目的活态展示。
斗门区民俗文化节是融民俗展演、比赛竞技、旅游休闲、民俗婚庆、非遗展示为一体的民俗文化盛会,通过深入挖掘斗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、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,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高度契合,依托斗门区传统村落、传统街区和自然风光,培育打造乡村民俗文化活动品牌,为市民群众提供生动直观的民俗文化体验,丰富精神文化生活,进一步增强斗门民俗文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影响力。
“这次民俗节活动选定在接霞庄和菉猗堂,将充分利用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,动静结合,多元展示斗门的深厚文化底蕴。”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说,“传统村落传承着本土的历史记忆、生产生活智慧、文化艺术结晶和斗门地域特色,维系着斗门文化的根,寄托着斗门人的乡愁,将活动地点改在接霞庄和菉猗堂,将具有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和原生态的田园风光、纯真的乡村风情与古朴沧桑的历史感完美地融为一体。”
作为斗门民俗节活动的一大特色,“在菉猗堂进行的赵氏家族祭礼,今年增设了成人礼。在以往几届的醒狮比赛、织鱼笼比赛、非遗美食展、非遗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中,动静结合的展示吸人眼球,而刚刚申报成区级的几个非遗项目也将亮相,如斗门鸡仔饼、莲溪豆沙月饼等,19项非遗美食,让群众大饱眼福。”沈俊校说。
“另一方面,今年8月底在横山村举行的‘七月三十装路香舞火龙’吸引了6000多人,场面壮观,群众拥护。我们正在将该项目申报为国家级非遗名录,历经10多次的修改完善,目前申报材料通过了省厅的审核,并于10月底由省厅上报国家评审。”沈俊校表示。
疍家民歌助兴疍民婚礼
“枕水听古恩爱长……”一路上,大妗婆唱着咸水歌,新娘子登上花船,新郎官站在码头前眺望守候,准备迎接新娘。随着小船靠向码头,夫妻双双携手上岸,拜堂成亲,喜结连理。
10月27日上午,斗门区第八届“斗门水上婚嫁”集体婚礼将在白蕉镇南澳村举行,来自全国的18对新人坐着疍家小船,缓缓地游弋在南澳村的小河上,在两岸歌声和数千名游客的祝福下,驶过幸福桥,掀开人生崭新的一页。
“斗门水上婚嫁”是珠海市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,经过漫长的沧桑变化和数代人的融合、沉淀,在斗门水乡已流行了几百年。
“斗门水上婚嫁”这一传统民俗“土”而有风情。“它既是一种民俗,也是一种文化,并且是一种多元素的文化,具有文化身份认同的意义,有较高的民俗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。”沈俊校说,它每一项仪式都蕴含吉祥、美好的寓意。
作为一项非遗传承纯公益特色文化活动品牌,历经七届活动的改进、完善、升级后,“斗门水上婚嫁”报名人数屡创新高。
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“水上婚嫁”举办地南澳村是一个疍民聚居的斗门特色水乡,建有“斗门水上婚嫁展馆”,展馆周围有水上婚嫁13个礼仪的大型雕塑作品,将让新人全程体验原汁原味的水上婚嫁传统风俗,全面展示“斗门水上婚嫁”这一国家级非遗名录风采。
与此同时,集体婚礼期间有沙田民歌大赛,民歌赛场布置在河面上,歌手立于木船上开始对歌,将呈现疍家人水上对歌的原生态情境,为婚礼增添浓浓的疍家风情。
“疍家民歌为疍民婚礼助兴,将呈现原汁原味的疍家风味,值得细细品味。”沈俊校期待,“田园风光和水乡特色婚礼相辉映,充分展现了斗门独具一格的民俗风情,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,展示缤纷多彩斗门和深厚的文化沉淀,将擦亮斗门文化活动品牌,同时也展示了非遗在乡村振兴、文化旅游方面的价值和活化利用的成果。”
“斗门民俗文化节和斗门民间艺术大巡游、曲艺大赛等品牌文化活动相呼应,提高了人们对非遗保护工作的认识,斗门‘中国曲艺之乡’的品牌也越来越响亮,民俗文化节集大成的系列活动开展,让斗门的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。”斗门区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。
“非遗”进校园成学校特色招牌
“本届民俗文化节,强调传承与发展,强调后继有人。”沈俊校说,作为本届民俗文化节的最大亮点之一,沙田民歌比赛旨在让一批颇具民俗文化实力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。此外,在织鱼笼比赛、醒狮比赛等活动中,同样设置少儿组,让孩子们从小接触非遗民俗文化,在接受中传承、发扬光大。
据悉,目前斗门区共有非遗项目27个,其中国家级的2个、省级的6个、市级的19个。对于城市来说,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岁月留下的财富,是文艺创作创新的源泉,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本。但在十几年前,这些浓浓乡土气息的文化习俗,面临的传承环境并不乐观。
然而近几年,随着非遗课堂在斗门校园一步步推开,越来越多孩子家长成为“非遗迷”,主动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播中来。
邀请非遗专家介绍非遗知识、组织非遗传承人进校园传授技艺、成立非遗传习和培训班、开展培训特色课程……目前,斗门“非遗进校园”工作已走进斗门40多所学校、幼儿园成立传承基地等近50个。
其中,国家级非遗名录“装泥鱼”和“水上婚嫁”,分别在乾务镇五山中心小学、横山中心小学建有传习基地;省级非遗名录“七月三十装路香”舞火龙项目,在井岸镇新堂小学建有传承基地;斗门镇和风中学为赵氏家族祭礼的传承基地。
如今,在斗门不少学校还会自行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艺展演活动,如斗门区灯笼小学的沙田民歌大赛,东风小学、新堂小学、和风中学等学校的醒狮、舞龙和赵氏家族祭礼的展示活动,都已成为学校的特色招牌。
斗门区第四届
民俗文化节亮点一览
1.竞技类主题活动:
织鱼笼比赛、醒狮比赛、斗门区第七届装泥鱼大赛、斗门区第十三届沙田民歌大赛。
时间:2019年10月
地点:斗门镇南门村接霞庄、白蕉镇南澳村、乾务镇装泥鱼生态保护基地等。
2.展示展演类主题活动:
莲洲地色培训班、非遗美食展、非遗图片展、曲艺展演、赵氏家族祭礼原生态活动、斗门区第八届“斗门水上婚嫁”集体婚礼
时间:2019年10月20日-27日
地点:斗门镇南门村菉猗堂和接霞庄、白蕉镇南澳村、井岸镇西堤公园显利乐坛、白藤街道联藤曲艺社、莲洲镇文化活动中心等。 

相关产品

评论